在 10月 21 日 的最终 15 进 8 的决选竞选中,空气中弥漫着紧张而期待的氛围。每位选手都显得格外认真,手中的 PPT 不仅是他们观点的展示,更是他们对区块链和 Web3 领域深刻思考的体现。在这一场景中,我被深深打动,不禁想起那些与他们一同走过的时光。
在初赛时的每一个问题、每一段辩论,都引发了我们思考。
选手们提出的议题让我意识到,真正的精彩并不在于辩论的输赢,而在于那一份深思熟虑的探索。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是在讨论技术的未来,更是在探讨人性、社会与技术之间的关系。正是这种不断涌现的问题,引导我们走向答案的探索,尽管答案并不总是明确或唯一,但思考的过程往往已经接近真理。
记忆最深的是在竞选中你最想辩论的辩题是什么这一环节,每位选手都分享了自己的思考:
“Mass Adoption是不是一个伪命题”
一位选手对此辩题表达了深刻的思考,认为当前区块链上的“真实用户”稀少,活跃度主要来源于套利者和羊毛党。他不希望这种虚假的繁荣继续下去,希望看到更多真实的用户参与。
然而,他也意识到加密货币本身是小众需求,普通用户的关注度较低,因而认为Mass Adoption并不是一项急需达成的目标。
这种思考引发了我们对“用户”的本质与参与动机的进一步探讨,同时他也听听大家对这个 Mass Adoption 的看法
“L2 是否会继续发展”
以太坊的发展现状处于一种很尴尬的情况,作为开发者,他迫切希望了解不同的观点与看法。而这个讨论必然会与现有 L2 有所交集。
辩题涉及性能提升、构建者工具的优化及应用层的成功推出,展示了技术发展的多维度思考,让我们思考在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中,技术与用户体验如何更好地结合。
“普通交易者进入市场的作用是正面还是负面”
选手们在这一议题上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探讨了散户行为对市场的影响。
他们指出,市场行为将直接影响 VC 和开发者的决策,而散户的参与也在改变行业的走向。
这让我们思考在提供流动性时,如何平衡散户的短期行为与长期价值的投资。
“是否应该加强行业领军者在行业内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此辩题引发了对Vitalik Buterin等行业领军人物的讨论。
Web3 需不需要英雄?如果需要,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英雄?如果不需要,群众化的Web3 如何避免陷入民粹主义?
这些问题促使我们思考去中心化与领导力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在社区参与中找到平衡。
DAO 的设计本质应该如何在满足资方与用户的利益之间找到平衡?
作为项目方,他对空投设计和用户利益的满足有深刻理解,但现有的空投机制常常导致币价暴跌和散户的博弈。在这种情况下,是否有可能通过设计一个长远的激励机制,既避免短期卖压,又让DAO更加完整,使资方和用户能够互相成就?此外,如何确保用户在产品中看到希望,从而保持长期参与?
他提出辩题的两面性:支持中央分配的人可以认为项目方通过这种方式获得了风险控制和满足需求的能力,而反方则可以认为,在大多数情况下,投资人和用户之间可以达成互利关系,投资人作为前期的风险承担者,理应获得回报,同时也能为用户带来利益。
这一讨论最终会回归到投资人、用户和项目方三者之间的关系上进行深入探讨。
“监管与区块链发展的关系”
针对这一议题,有伙伴提出对监管与区块链之间的看似对立关系进行了反思。
他们认为,监管并不总是阻碍,反而可以成为深层理解与合作的契机。
讨论还扩展到区块链对社会福利的影响,探讨合法与非法使用区块链的不同群体的福利变化。这样的探讨让我们意识到,区块链技术的真正价值在于其在社会中的作用。